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局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报告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局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15-03-10 来源:经开区 访问次数: 字号:[ ]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大举措”,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效。开发区本级实现工业总产值626.6亿元;限上固定资产投资121.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5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25元,分别增长9.0%、10.3%;节能减排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

(一)招大引外取得新突破。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合作和国内产业转移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去、请进来,全年出让工业用地776亩,占市本级的31.7%。突出招大引外,千方百计捕捉商机,锲而不舍跟踪落实。一期总用地3000亩、总投资100亿元的中电温州产业园项目已签订合作备忘录和合作意向书,双方推动中电与省政府于春节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优化项目服务,加速项目建设,正泰民用智能电器、明泰标准件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温商回归到位资金24.57亿元。加大东引台资力度,推进海城台一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

  (二)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大力开展经济重点工作“六大攻坚”,扎实推进“五个一批”项目,产业升级势头良好,获中国开发区30年30强“产业创新奖”和省级特色品牌园区称号。全力化解两链风险,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大力推进“四换三名”,限上技改投资增长41.2%,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3.8%,明泰标准件项目列入国家强基工程,5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水暖行业联盟标准列入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大力推进“三转一市”,完成“个转企”303家、“小升规”64家、“企转股”10家,2家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汽车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规上产值同比增长24.6%,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1家。电商物流发展迅速,青年电商产业园一期3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全年引进物流企业11家,在滨海园区一批第三方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企业。金海园区现代物流园基本建成,冷链物流、英特药业物流、卷烟物流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时尚产业逐步兴起,加快汽车梦工场、汽车金融论坛会址、汽车主题公园建设,与力天集团首次承办全国卡丁车锦标赛总决赛。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作为全市首家工业园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和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强化用地保障,启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601亩,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4494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20亩,报批荒滩未利用地2505亩。

  (三)科技人才呈现新起色。认真贯彻实施“八倍增两提高”行动,大力推进科技平台建设,2.7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挂牌投用。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大浙大与开发区技术转移中心、哈工大与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23.0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强化人才支撑,1名人才入选“省千”计划。新增康尔达市级博士后工作站。开通人力资源服务网站,招引各类人才29637人,有效缓解用工难问题。

  (四)核心区建设展现新形象。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投融资平台和实施主体作用,以百亿项目集体开工为载体,加快滨海新城核心区建设,核心区完成限上投资45.67亿元,占全区投资比重达37.7%。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金海园区市政道路管网基本成形,新开通143路公交线路、社区巴士沙星线、金海1号线和2号线,金海园区的公共交通体系逐步完善。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20余个产业项目竣工或试投产。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近千亩金海湖公园已完成园建和绿化部分,一期金色沙滩、亲水休憩平台等项目正式投用,是目前温州东部最大的生态型城市公园。金海大厦、海洋科技创新园、交通枢纽中心、人才公寓、金海第一幼儿园、金海卫生服务中心、文体广场等一批功能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潜质逐步凸显,碧桂园楼盘受到了广大购房者的热捧。

  (五)改革创新再添新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全区列出二十项目重点改革项目,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创新。开发区整合提升“一区七园”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初步构建核心区与辐射带动区联动发展格局。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核心区落户我区。积极探索综合执法模式,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被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列为省级改革试点。率先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项目建设周期缩短近5个月,全市首例负面清单零审批项目欧斯特阀门开工落地、进展顺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全市首个PPP项目环山东路开发区段工程正式启动。数字开发区一期项目荣获国家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二期项目通过住建部验收及科技成果鉴定,数字开发区建设走在全省开发区前列。

  (六)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健全治水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两河整治”大会战,垃圾河道于6月底前全面消灭,获评省级河道保洁先进单位。全面完成26条黑臭河整治任务,星海新川浦、纬四浦2个河道生态建设项目入围省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建成平原水库5座。完成绿化建设77.1公顷。全市首个污泥焚烧综合利用热电联产工程成功并网发电。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向街道延伸,罗东南街、沙城中心街接线工程竣工通车。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公厕革命”等专项整治,环境卫生实现华丽转身,创卫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技术评估。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合成革生产线削减率达36%,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通过省级预验收。强力推进“三改一拆”,完成城中村二类改造26.91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12.55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9.1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年度任务134.6%、1255%和910%;拆除违章25.2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100.7%。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智慧城管”实现全覆盖。

  (七)民生保障实现新提升。坚持民生优先,民生项目投入资金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0.5%。全市民办教育十大引资项目之一滨海高级中学率先竣工招生,滨海第一幼儿园正式招生,金海第一幼儿园完成主体工程,开展区内中小学与市直名校结对,天河街道创成学前教育达标街道,初步形成“高初小幼”教育体系。文体活动有声有色,组建开发区艺术团。组织参加省市各类运动会、赛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办医,首个混合所有制滨城医院落地开工,滨海医院通过省二乙综合医院评审,天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市级二级乙等考核验收,初步构建“20分钟医疗服务圈”。扎实推进交通治堵,新建改造城市道路、新增公共自行车等考核居全市前列。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1759套,面积8.35万平方米,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46.6%、124.6%。加大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社保“一站式”服务,超额完成社保扩面任务,社保服务大厅获全市“效能示范岗”称号。着力根治青山白化,完成500座坟墓生态化改造。人口和计生工作成效明显提升。“智慧档案”建设初具雏形。500kV南雁—温东线路和110kV丁山输变电工程顺利推进。成立了残联、慈善总会,助推残疾人、慈善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平安开发区”建设,群众平安“三率”逐步提升。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整治,安全生产三项指标实现三下降,海城出租房综合整治出亮点,安监局获全省安监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全面推进物联网管控工作,实现了“便民、安民、护校、管物”功能,公安分局打假集群战役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经典案例。依法做好信访工作,积极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五化战略”、“十大举措”为总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转型示范”工作基调,坚定不移推进大项目建设,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定不移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区,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落实从严治党,努力争创新常态下转型升级赶超发展示范区。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力争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出口总额增长7.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引领转型发展。

  全力推进项目落地。要针对中韩医乐园、中电信息产业园等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建设“四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努力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创造条件,力争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特别是中韩医乐园一期工程要尽快推出土地挂牌,争取上半年启动建设,中电信息产业园一期要争取尽快落地,推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大力实施精准招商。要整合存量土地资源,精准做好“引温商、招央企、选外资”工作。要突出重点产业招商,以先进装备与新兴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选择性开展招商引资;要突出重点区域招商,瞄准在外温商制造业较为发达城市,积极做好“上门招商”工作;要突出重点项目招商,强化在谈项目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尽早签约落地,力争引进总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2个,温商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4550万美元以上。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探索建立国际合作创新园,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积极承担中韩产业园建设主体责任,努力引进韩国电子、汽车和时尚产业项目,大力推动存量企业与韩企开展产业对接。高度重视与欧美、台资企业洽谈合作。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力争引进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3家,培育出口2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2家。积极申报海关特殊监管区,努力争取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逐步把我区打造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

  倾力破解要素制约。要认真对接瓯飞项目,加快瓯飞起步区、瓯飞一期围垦建设,积极拓展发展空间。要深化荒滩利用试点,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加大对低效用地处置力度,推进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探索滨海园区村二产留地旧厂房有机更新。要高度重视文泰“工业飞地”建设,抓紧调整功能,修编规划,大力推进征地政策处理,明确产业布局及准入条件,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努力为大项目落地提供支撑、强化保障。

  (二)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狠抓两链风险防范化解。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银企主体和司法保障作用,加大重点风险企业资金链、担保链处置,着力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和破产处置。建立健全企业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的监测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逃废债”和恶意欠薪行为。探索中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围绕做大做强汽车、先进装备制、电商物流、传统优势产业等主导产业,加强产业专业性研究,做好补链、长链与强链的文章,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比重分别提高2%以上。成立“机器换人”产业联盟,组织开展工业技改攻坚,实施50项“机器换人”项目,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0%以上。积极推进“电商换市”,加快电商产业园、金海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培育专业电商产业园1个,引进重点网络经济项目1个以上。推进海城水暖洁具、天河民用电器提升,加快沙城食药基地建设,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提质推进“三转一市”。综合施策培育市场主体,新增“个转企”企业125家,“小上规”企业50家,梯队培育后备企业200家,着力培育上市企业,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继续推进闲置厂房统一招租,加快天成标准厂房建设,提升丁山标准厂房利用效益,鼓励优先安排科技型、成长型、精专型“小上规”企业入驻。密切跟踪“小上规”企业经营动态,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难题,确保已有企业不“掉规”,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增10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企业。积极搭建创业创新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科技孵化中心入驻企业数达35家以上,新增省、市、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4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2家以上。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力争在创新团队、“国千”、“省千”引进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时尚产业。依托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基础,加快服装鞋革、水暖洁具、民用电器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触网,形成互联网和产品时尚设计、品牌运作、展示展览联动发展态势。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特别是依托汽车梦工场、汽车金融论坛会址、汽车主题公园,加快打造集汽车文化、汽车博览、汽车运动、汽车贸易与销售于一体的时尚汽车主题城。加快发展有助于提升制造水平的专业设计和配套领域的创意设计,推动设计服务领域拓展和服务模式升级,促进时尚产业链延伸。

  (三)突出产城融合,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完善规划布局。把握产城融合的方向,彰显产业集聚的特色,按照开发区整合提升“一区七园”、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总体布局,妥善处理好核心区与辐射带动区关系,进一步明确发展主导方向,确定功能布局,协调完善园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等规划体系,切实以规划统领建设和发展。

  突出核心区带动。要全力推进金海园区开发提速,加快推进金海大厦、海洋科技创新园、交通枢纽中心、金海学校等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在建项目基本实现主体结顶或竣工,全面提升发展承载能力。要强化产业支撑,紧盯“五个一批”项目,全力推动已供未建、进度缓慢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力争在建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努力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和竞争制高点。要强化社会事务服务,延伸星海街道管理触角,组建金海社区居委会,加快提升核心区辐射带动效应。

  统筹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街道延伸,突出抓好环山东路、海川路、三甲街等区街主干道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加快提升区街道路等级。结合重点道路建设工程,带动道路两侧农房改造,完成沙城大郎桥、天河天津高轩等项目建设。完善城乡供电、供水、供气网络,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播种1万亩,高标准建设海城粮食功能区,加快推进台一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

  提升城市品位。实施园区品质提升行动,注重细节、质量和品位,加强核心区城市空间、城市形态和城市色彩设计,特别是要加强金海大道立面设计引导和控制,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环金海湖核心区亮点板块。注重运用宅基地置换、增减挂钩、集体土地流转等政策,加快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努力打造1个特色小镇、一批特色村居和特色街区。强化信息化应用,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着力打造“数字开发区”、“智慧开发区”。

  (四)突出“五水共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统筹抓好“五水共治”。坚持水岸同治,加快推进污染源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沿河排污口普查,启动环保产业园、酸洗基地、第二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环保设施项目;认真做好最后1米接管工程和入村入户管网对接,新建污水管网35.23公里;深化“河长制”,突出抓好市控监测点水质提标,完成“清三河”整治提升17公里,全区黑臭河道基本消除。切实巩固防洪排涝生命线,启动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海城片、金海片工程,继续推进东片防洪一期工程、平原水库及连水蓄水工程建设。统筹节水、供水,加强天河水库水源保护管理,推进沙城、天河自来水并网改造,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化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完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狠抓大气污染整治,合成革生产线削减50%以上。积极谋划合成革企业转型发展。认真做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推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开展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倒逼企业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集约发展,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指标。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地企联手、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效,建立健全城管长效机制。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四边三化”、“两无三化”行动,扎实推进绿满开发区建设,新增绿化40公顷。深化“三改一拆”,有效开展“无违建”创建,重点实施沿河“拆、改、建”,不断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推进城市管理触角向金海园区延伸,进一步提高城管机械化水平。

  (五)突出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开发区整合优化提升、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建设和瓯飞合署要求,积极推进底层创新,着力探索实践多个产业平台叠加的新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解决机构设置、领导配置、事权财权统一、职能权限及与辐射带动区域所在地政府的关系。探索建立跨区合作园与产业联盟,为新常态下开发区管理体制松绑,努力再创开发区体制机制新优势。

  深化“四单一网”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全市率先开展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四单一网”改革,进一步减政放权,加强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努力建立全市审批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审批制度,推动政策优惠向服务优势转变。争取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试点,努力营造优质创业创新环境。

  着力推进依法治区。要以省级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继续争取上级支持,探索实践开发区综合执法模式,妥善解决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执法力量不足问题。要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各类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裁量权基准制度。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努力打造法治开发区。

  创新投融资体制。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滨海新城投资集团和二级公司关系,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深化PPP模式试点,拓宽国资项目战略合作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公用事业项目及转型升级发展等方面给予信贷支持,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六)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天河中心幼儿园竣工招生,抓好金海一小、沙城一幼、金海一幼建设,实施海城一小等改扩建,采取公办、优质民办、新居民子弟学校等多渠道解决新居民子女入学问题。全力推进实施课堂教学变革,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办医,着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巩固“青山白化”整治成效。推广全民健身,增强社区居民健康体质。全面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推动参保拓面工作。做好侨务、残联、对台、档案等工作。

  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坚持以文化为引领,大力推进精品文化礼堂建设,加快滨海文化公园绿化景观、长廊建设,加快推进金海湖公园水乡文化提升工程。发挥区艺术团的作用,深入开展各类文化资源下乡进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30场。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加大名人、名品、名俗文化品牌建设,弘扬我区街道历史文化。推广全民健身工程,规范学校业余训练基地管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发挥先进文化凝聚人心、服务发展的作用。

深化平安开发区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常态要求,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要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依法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着力化解信访历史遗留问题。要狠抓金融维稳、矛盾化解、舆情应对,提升犯罪打击成效,全力打造“智慧公安”。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要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深入实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引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深化“两化一网”建设,加强反走私工作,做好“一打三整治”后续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