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据统计,区本级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增长8.9%,财政总收入增长1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2.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8.7%。
(一)全力以赴抓盯引促落地,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工程”,列出重大项目谋划盯引清单,投入主要精力抓招商。总部回归成效明显,新增多弗、人本等总部项目,有效提升了区域辐射带动能力。重大项目招引成效明显,成功引进浙江中电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合泰汽车智能电子转向系统等重大项目。招商项目落地建设成效明显,推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投资增速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同类产业平台前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1.1%、19.4%、28.3%。
(二)全力以赴抓龙头建集群,产业升级态势良好。坚持把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十百千”助企活动,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较快增长,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1.4%、22.5%。企业上市步伐加快,1家企业在境外上市,2家企业新三板挂牌,9家企业股份制改造。“两化融合”扎实推进,2个项目入选省重点技改项目,5个项目入选省智能制造重点项目,8家企业入选省“隐形冠军”培育名单。小微企业提升发展,推进丁山标准厂房整治,开工建设贝诺激光小微园。汽车时尚小镇考核成绩居全市同类小镇前列。
(三)全力以赴抓创新强支撑,发展动能不断增强。认真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新认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省级企业研究院、省市级众创空间。启动科技创新“三清零”攻坚行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比全市高约15个百分点。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总建筑面积24.33万平方米的海洋科技创新园。积极招引培育高层次人才,新增市“580”海外精英人才1名,1家企业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8%、11.6%。
(四)全力以赴抓环境强功能,产城融合步伐加快。以“大拆大整”“大建大美”行动为抓手,以环金海湖核心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配套。市域铁路S2线、G330国道(环山东路)、甬台温高速复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交通枢纽中心、现代冷链市场等项目陆续建成。东方职业学院、市职教中心、籀园小学滨海分校、金海一幼等一批新校舍投用。推进三大进城口提升工程和纬十浦精品河岸建设。全力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滨海市控断面通过省级销号验收。拆除违法建筑57.2万平方米。全面完成C级、D级危房治理改造任务。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完成做地846.2亩,收储904.2亩,清理转而未供116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553亩,盘活土地1596亩。
(五)全力以赴抓改革激活力,重点改革稳步深化。深化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1076项。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框架搭建完成。深化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区街财政体制,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深化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开展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评估工作。完成“多规合一”协作管理信息平台及智慧工地监管平台的建设。成立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招投标管理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招标行为。切实做好改革满意度迎评工作,助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六)全力以赴抓围垦拓空间,瓯飞工程顺利推进。大力推进瓯飞起步区、瓯飞一期北片两大围垦建设。瓯飞一期北片提前一年实现全线龙口合龙,主堤全线达6米高程以上。瓯飞起步区主体工程实现整体完工验收,获“瓯江杯”荣誉。高标准高起点谋划滨海新城核心区(瓯飞拓展区),启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PPP+EPC项目。以国家海洋督察为契机,加大海洋管理自查自纠力度,积极谋划海洋生态保护项目。强化资金和石料保障,完成政府债置换工作。组建瓯飞警务站,强化围区非法养殖打击。
(七)全力以赴抓民生保稳定,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加强人大政协联络工作,扎实办好建议提案,十件民生实事件件有着落。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人均体育面积超1.9平方米省定标准。中心医院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办医。投用金海公交首末站,新开通公交线路3条。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进食品安全区创建。组织开展各类特色人力资源招聘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专项整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全市最低水平。
二、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建设现代滨海产业新城为目标,突出实体经济,聚焦智能制造,向改革要动力,向转型要潜力,向创新要发展,高标准推进核心区开发建设,大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勇当深化改革排头兵,争创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把我区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产业发展平台,以优异的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发展质量,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深化改革,着力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设立不动产登记办证处,完善提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互联网+审批”等模式,着力实现“基于一窗受理和数据共享”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进一步放大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效应。二是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在认真贯彻市委重点领域改革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以项目为中心的推进机制、“亩均论英雄”、国有企业、投融资、政产学研合作、绿色低碳、综合执法体制、人事管理体制、条块关系等九大改革项目。三是全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在全市率先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大众创业活力。大力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标准地”制度,带着能耗、环境、建设、亩产等标准进行“招拍挂”。
(二)聚焦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一是主攻招大引强。坚持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并举,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精准招商”,突出引进和布局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激光光电等新兴产业,千方百计推动重大谋划盯引项目落地,引进5个单体投资超10亿元的产业项目,其中力争引进1个单体投资超50亿元重特大项目,努力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促成一片”的发展效应。二是大力实施扩大有效投资提质行动。紧紧抓住工业投资这个重点,加快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步伐,力促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积极推广PPP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提质增效。三是积极促进国际合作。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大外向型经济发展力度。大力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依托国别园区建设,完成市下达实际利用外资任务。促进外贸持续向好,认真落实外贸发展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采取战略投资、跨国并购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开发合作。
(三)聚焦产业升级,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两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积极发展医疗康养服务产业。支持鞋革、纺织服装等向高端时尚产业提升。大力推进汽车时尚小镇建设,探索小镇有机更新。支持海城水暖洁具、沙城食药机械、天河民用电器智能化改造。二是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大力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推动20家拟上市企业和20家上市培育企业加快在境内外上市,支持优势企业围绕提升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开展并购重组。三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认真贯彻“中国制造2025”,加大“机器换人”力度。推进“两化融合”登高计划,建成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互联网及大数据应用,加快实施“企业上云”计划。深化名牌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着力培育一批专注主业、精益求精、特色彰显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四是推动块状行业提升发展。制定实施街村振兴行动计划,以点带面推进村二产留地和标准厂房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全面整治低小散企业,切实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大力推进拆后土地利用,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把拆后地块优先用于民生改善、环境提升和小微园建设。
(四)聚焦产城融合,着力展现产业平台新形象。一是高起点完善规划体系。按照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提升区域总体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进一步做好产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形成相互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二是高标准提升核心区品质。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高标准提升核心区品质。大力推进配套提升,推动一大批配套项目建成投用。大力推进环境提质,实施沿河绿化、沿河景观带及金海湖夜色景观带等工程。大力推进商住提档,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鲜明导向,适度加快商住供地节奏,推进居住生活配套项目,加快星级酒店项目建设,强化商业、金融等便民服务,切实增强对优质生产要素的承载力。三是大力度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围绕构建内畅外通、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甬台温高速复线、G330国道(环山东路)、市域铁路S2线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推进一批街区贯通道路实施。持续深化“大建大美”行动,加快推进整村改造项目,新建滨海安心公寓公租房。完善城乡供电、供水、供气网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四是全方位优化生态环境。实行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清单制,排定整改线路图、时间表,抓好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化落实“河长制”,全面实施五水共治“碧水”行动计划,加快温州城市东片排涝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提升。五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对新建违建“零容忍”,建立健全现行违建未及时处置追责制。强化市容管理,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工作。
(五)聚焦科技创新,着力激活转型发展新活力。一是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以建设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为目标,加强知识产权企业集群培育。二是加快完善创新平台。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园投用,进一步提升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强校地合作,充分发挥与大院名校以及温州本地大专院校合作平台的支撑作用,加强关键性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推动规上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三是吸引集聚创新人才。全面落实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探索柔性引才机制,做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文章,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主导产业紧缺人才。
(六)聚焦科学用海,着力拓展开发开放新空间。一是坚持科学围垦。以创优夺杯为抓手,组织开展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和省级标准化建设,持续科学快速推进瓯飞围垦造地工程。完成瓯飞起步区专项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深化霓屿专供料场规范化建设,推进精细化计量管理。二是破解用海难题。强化海域资源存量管理和精细化配置,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积极向上级争取用海指标,规范完善海域使用权审批和招拍挂出让。按照海洋功能区划、用海指标要求,谋划科学、合理、适量用海机制,稳步推进海域确权工作。三是合理开发利用。认真谋划布局滨海产业新城核心区瓯飞起步区片5.6平方公里区域。按照海洋资源综合保护和开发利用发展海洋经济的原则,努力抓好海洋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加快生产配套区综合农业开发利用。四是强化海域管理。认真贯彻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完善联合执法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大海洋科技经费、装备建设的投入,充实海上管理力量,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用海行为。
(七)聚焦民生改善,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一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快绣山中学滨海分校建成投用,推进一批学校改扩建项目。大力发展医疗康养事业,加强与三甲医院深度合作。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传统优秀文化保护传承,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小康体育村提升创建。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精准扶贫,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做好全民参保工作。积极创建“无欠薪开发区”,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三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着力构筑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努力实现矛盾问题在一线发现和解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属地责任、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交通等领域安全管理,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按照每个街道两所公办幼儿园标准,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规划布局。完善区域公共交通体系,新开通公交线路1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条。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公厕软硬件设施建设,确保公厕清洁、干净。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美化人居环境,积极创建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垃圾分类智能小区。加快滨城医院、滨海医院迁建工程建设,完成区中心医院门诊大楼改建,开工建设住院大楼,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开展文体乐民工程,启动区级文化中心、金海湖文体公园建设,人均体育面积达2平方米。开展食品安全“阳光工程”,建成一批在线阳光厨房,以及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阳光消费”示范街。组织举办各类品牌特色人力资源招聘活动,帮助企业招引高技能人才。提升金海核心区人居氛围,推进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实施金海沿河景观带工程。改造提升6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辖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探索实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