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蕾斯因广告低俗被罚81万

社交媒体营销的“翻车”代价

文|Toby Lu

近日,杜蕾斯官方微博的认证公司——斯腾爽健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持股75.05%的子公司上海曼伦商贸有限公司因发布低俗广告内容,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81万元。

此前,杜蕾斯官方微博曾在苹果发布会当天发布文案:“#iPhone12##苹果发布会#有的事情,不能太快。”此举引发市场监督处罚,迅速成为微博热点话题。

杜蕾斯营销翻车不止一次

作为社交媒体营销的佼佼者,杜蕾斯常因大胆跨界合作和擦边球式的宣传策略屡次翻车。

例如,与喜茶的联合宣传中,杜蕾斯发布的文案及配图暗示性行为,随后引发广泛争议。其他品牌如饿了么、淘票票等也曾与其联合推出类似文案,遭到网友批评。

此外,杜蕾斯还曾因将女性身体部位形容为“峰”、“岭”等词汇,引发女性群体反感。

杜蕾斯与环时互动的合作历史

杜蕾斯此前长期由环时互动代理社交媒体营销,后者擅长通过创意方式扩大品牌的社交影响力。

环时互动与杜蕾斯合作期间的经典案例包括:2011年北京特大暴雨事件中,用安全套做脚套的创意,以及对热点事件如马伊琍离婚声明、亨利退役等的快速响应。

然而,随着代理商更换,杜蕾斯的营销策略逐渐转向更直接、大胆的方向,这也成为其翻车的重要原因。

“擦边球式”营销的熄火

此次81万元罚款表明官方对低俗营销的否定态度。杜蕾斯的安全套产品本身与性密切相关,但社交媒体上的宣传若过于露骨,不仅违反传统价值观,还可能影响青少年群体。

未来的品牌营销应追求高雅、有趣的方式,避免落入生理部位的“低级梗”,以传递美好价值观为核心。

结语

杜蕾斯热点营销的弊端逐渐显现,用户对其“翻车”行为的容忍度降低。这次罚款为其敲响警钟,创意营销需回归美好与高雅。